为加强高校心理工作队伍建设,提升高校心理工作者的心理工作能力,11月27日下午,由成都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的“润心赋能促成长——高校心理工作者赋能培训”顺利开展。本次培训特邀陆军军医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杨国愉和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中心主任罗琳担任主讲人。党委常委副校长彭晓琳、各学院专职副书记、专职心理辅导员、党委学工部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全体教师及宿管工作人员参与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彭嘉熙主持培训。


罗琳以《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策略》为题,介绍了中国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数据,提出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加强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做到“四位一体”,呼吁高校心理工作者们警惕心理问题“低龄化”现象,注重教育管理和危机管理,防止发生伦理过失。通过引入现实案例,生动地讲解危机干预的四阶段理论,澄清了危机干预与心理咨询之间的区别,引导与会人员思考并理解危机个体的情绪、言语和行为征兆,及时做好危机评估并建立危机干预团队,明确高校心理工作的预防和干预需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共同努力。

杨国愉以《学校心理教育与管理》为题,介绍了国家相关政策,明确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培训重点介绍了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的区别,建议高校心理工作者要坚守岗位,明确职责,主动学习,遇到困难时应积极求助。在学校心理教育与管理上要注意“松弛有度”,既以身作则、树立规则,又真诚友好、关心学生。

杨院长通过“听指令折纸”活动和“座椅”活动,与老师们进行积极互动,展示了沟通和倾听的重要性,提出与学生沟通和倾听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最后,杨院长强调,高校心理工作者要有不畏攀高的勇气、矢志不渝的坚持和不忘初心的真诚,高校心理教育和管理很难,但离不开每位心理工作者的努力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