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心理中心自杀预防及辅导员谈心技巧培训顺利开展
[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4日
  查看:
  来源:

12月3日下午,由成都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自杀预防及辅导员谈话谈心技巧”培训会议在学术交流中心1002顺利开展,本次培训特邀中国心理学会会士兼副监事长、首批认证的中国心理学家苗丹民教授和四川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卢立文老师分别进行了主题为《自杀的原理及预防》和《辅导员谈心谈话技术》的培训。

各学院专职副书记、辅导员、党委学工部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全体教师、宿管工作人员及心理委员代表参与培训。

苗丹民教授主要自杀现象的复杂性、自杀救助的重要性自杀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心理和自杀诱因展开讨论他提到,自杀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会发布相关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的报告,全球每年有超过7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现象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原因。世卫组织为此发布了名为“过好生活”的预防自杀综合指南,旨在帮助各国改善自杀预防和护理工作。自杀不仅与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关,还与社会环境、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等因素紧密相连。自杀预防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自杀现象的心理学研究有助于理解自杀者的心理动机和行为模式,为预防和救助提供理论支持。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对自己的身份常感到迷茫,常思考”我是谁“等问题,对身份、未来不确定感明显且容易被外界影响,苗教授认为,大学生的自杀诱因包括家庭、学业、情感、求职等多个方面,其中原生家庭和家庭关系问题在自杀诱因中占有较大比重。与常规认知相悖的是,骑手抑郁症和自杀无牢固必然联系,但是社会孤独感、归属感、心理痛苦等因素会加剧自杀心理的产生,老师辅导员可以通过观察、询问和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来防止自杀。

卢老师的分享主要围绕在西南民族大学的辅导员工作经历展开包括考研学生心理辅导经验、危机情况处理、对学生进行信息筛选确定重点关注学生等卢老师提及,自己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已逾十年,曾遇到学生因补考未通过无法获得毕业证而欲轻生,他总能迅速了解情况并安抚学生情绪,而自己也会在学生大三大四时期提醒同学还有未修满的学分要抓抓紧,大四上必须修完所有秋季学期的学分;也遇到过发生车祸进行过开颅手术后学校才发现心理有点状况的学生,卢老师也及时和学生家长说明情况并提供解决措施,最终学生母亲来学校陪读,而学校则将学生母亲安排在食堂工作,解决母女生活问题。

卢老师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从学生入校之初便同步关注其档案资料与心理状态,细致观察学生在寝室、课堂、班级活动等不同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及情绪波动,对焦虑等异常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充分尊重学生性取向与爱好,对遭遇心理危机的学生,务必迅速送往医疗机构救治;值得一提的是,卢老师还分享了一个实用的工作方法:在更换手机前,他会先截图保存重点关注学生的信息。此外,卢老师还具体讲解了如何进行学生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如何关注学生的多元情况。

在培训的互动环节中,苗丹民教授和卢立文老师与在场的辅导员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苗教授强调了建立有效的自杀预防机制的重要性,并建议学校应定期开展相关培训,以提高师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卢老师则分享了他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他强调了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辅导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高压力的时代背景下,做好学生预防自杀工作与辅导员的心理干预工作意义非凡。辅导员作为学生心灵的“灯塔”,通过及时梳理情绪、“疏通”情绪,能有效帮助更多的学生回到安全区,这不仅关乎学生的安危与成长,更是校园稳定、家庭幸福的关键支撑。每一次耐心的倾听、每一回问题的及时发现,都可能成为阻止悲剧的有力屏障。学校和老师要不断完善这一心理工作体系,用心倾听,用心陪伴,用心解决,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都绽放精彩!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