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网站首页 >> 信息库 >> 心灵驿站 >> 正文
 
 
 
 
 
 
心理智囊团知心问答常见心理困惑科普——人格
[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4日
  查看:
  来源:

1、总是被人说我太敏感了,对什么事情都太过在意,我的心理状况健康吗?我该怎么办?                                                   

 首先,“敏感”,是一个人的一种正常的人格特征“高敏感”人群是存在的,他们很容易发现周围环境的异常,也很容易受到外来的刺激,高敏感人群往往有以下几个特征

对于细节的感知能力强;对情绪的察觉能力强;富有同情心与同理心,共情能力也较高;关注他人行为的意义与后果;具有创造力。      

那么当“高敏感”带来困扰时该如何解决呢?首先你需要察觉并优先处理容易触发你敏感的事物,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释放压力的方法,为自己减压,并且,在感受到外在环境对你造成的不适时,不妨表达出来,让他人知道你的感受。

最后,这种感受世界的方式并不是你选择的,但更深刻的感受也会给你更深刻的领悟,相信你是在以一种更贴近的位置感受着整个世界,应该也是值得的。

2、直被外表上的问题所困扰,感觉花费了很多精力在这上面,经常因为外表而焦虑,对于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也很敏感,我该怎么调节这种心理。

 对于自己的外表形象更焦虑的人,整体的焦虑水平也更高。这种“形体焦虑”并不仅仅是内在自然产生的,还与我们生活的文化,社会背景有关。并且不是仅限于女性。我们对于外在形象的焦虑,反应的可能是对于自己内在,自我评价,自我接受甚至整个生活的不满。

因此,如果被形体焦虑所困,你可以做出以下改变

1)最重要的一点,先去爱你自己

2)接受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3)树立新的性观念:身体并不是为了展示而是来感受的。

4)反思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审美的影响,避免社会植入的不良审美。

5)学会要求别人接纳一个“真正的,有欠缺”的你

6)减低对于自己的严苛标准

7)反思自己的生活,找到真正让你对生活不满的根源所在。

 

3我拖延症晚期,没救了……

拖延往往会带来负面的后果,但是“拖延症”并不是一种“病”:所谓的“拖延症”目前并没有被纳入精神疾病体系中。但是习惯性拖延也没有那么简单,它常常源于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例如也许你有一个对你从小要求严格的家长,你用你的拖延来反抗他人对自己的控制。或者是你害怕失败等等的原因。拖延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为了改善你的拖延状况,你可以从以下几个建议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去尝试。

1.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逐个地的去实现,每完成一个目标,我们会更有信心进行下一个目标,最后完成最终的目标。

2.改变计时的方式,比如用倒计日,倒计时的方式让自己减少拖延。因为我们会觉得日,小时比月,周离截止日期更近。

3.即使我们害怕失败,面对缺点,害怕被批评,被嘲笑,问题也不会得到解决。更好的方式是直面自己的弱点,想办法改善自己的缺陷或用其他方式来解决。

4.更多的去思考把事情做好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及时庆祝自己的每一个小进步和小胜利。

5.不要总是去批评自己,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我们可以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悦纳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

4、老是很怕死,当身体出现什么小状况时会害怕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病。

如果很怕死,要首先考虑有没有实际的身体问题或者是遗传的家族史以确定你对自己的身体不适的怀疑是合理的还是仅仅是心理作用。如果是合理的,可以多锻炼身体,体检,逐渐改善身体素质。

如果是心理作用,我们可以称它为死亡焦虑,死亡焦虑在所有种类的焦虑中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忧虑,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甚至于,我们会欢迎这种焦虑,因为这种焦虑带来对生活深入的思考。

建议你思考以下这些问题:为什么怕死呢?我现在的日子活得不够充实,不够有意义么?有没有什么事情在我内心蠢蠢欲动,吸引着我去做,担心来不及了?如果我今天会死,我想要做什么?这个月呢?今年呢?什么时候容易引起我这样的感觉呢?

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5、每天都睡得很晚,追剧打游戏,第二天起来又后悔,但是晚上又继续,为什么会这样,想哭(_)

入睡更晚,熬夜已经变成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人天生自带昼夜调解能力,感受白天与黑夜不同的光线,90%的电子设备屏幕散发出的一种特定的短波“蓝光”,这种“蓝光”会被我们的昼夜节律系统感知为是“白天”的光线。也就说你入睡之前使用电子产品会扰乱你自身的昼夜调节能力,延迟你的入睡时间。

人不愿意睡觉是因为手头上的事情比睡觉更吸引人,因此循环往复地做不到然后后悔。

对于睡觉时习惯拖延的你来说,你更适合从一些更简单的行为开始改变,比如在手机上搁置一个闹钟,提醒你该睡觉的时间,以及把你的电子设备全都设为定时,当你在床上使用电子书一段时间后它自动关闭等。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我们建议你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