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网站首页 >> 信息库 >> 心灵驿站 >> 正文
 
 
 
 
 
 
摆脱噩梦困扰
[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4日
  查看:
  来源:
走进咨询室的女孩中等身材,身穿运动校服,短短的头发因疏于打理而有些毛刺刺的,看上去有点不修边幅。她叫琳。
琳是大一新生,从南方一座小城考入上海是她最高兴的一件事。可是,令她痛苦的是,自从入学以来,她就噩梦不断,至今已经持续两个月了,不仅影响自己的睡眠,梦中时常发出的惊叫声还常吵醒同宿舍同学。更严重的是来咨询的前一天夜里,她在睡梦中从上铺跌落下来,惊醒了全宿舍的人,幸好当时裹着被子落下,才没有受伤。当时她正梦见自己在十字路口被一个巨大的车头撞落到一个深洞里。
琳的这种噩梦中惊醒的情况叫梦魇,是一种心理学的生物学现象,一般发生于后半夜,做梦的人在面临危险的时候,感到十分绝望,心里充满担忧和恐惧,而一旦从噩梦中惊醒,能清晰地回忆起噩梦内容。梦魇与夜惊症相似,但夜惊不是梦,而是不同寻常的觉醒,这种觉醒可能还包括运动肌活动和夜游现象,而且夜惊症事后没有回忆。琳在每次梦魇之后都有非常详细、生动和紧张的噩梦记忆。可以完全排除夜惊症的可能。那么,琳为什么会受到噩梦的困扰呢?
寻找原因
要帮琳摆脱噩梦困扰,首先要找出导致她梦魇的原因。在我的脑海中迅速出现了几个关键词:睡姿、病痛、焦虑、创伤性事件、精神疾患,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梦魇的诱因。于是,了解这几方面的信息就成了第一次咨询的主要内容。
通过与琳的交谈,我了解到,琳从小喜欢运动。排球打得不错,身体一直很好。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工人,家族内没有精神病史。而且琳的SCL一90测试结果也显示各因素项的分数都在正常值范围内。由此。“病痛”和“精神疾患”两项诱因被最先排除。
我想到琳的梦魇集中在入学后的两个月。很有可能是这段时间内曾受过较大刺激。她梦中常见到巨大的车头、车轮,那么她或许入学后遭遇过或看见过某种交通事故,也可能是间接地听到过有关车祸的场面。然而,琳的回答完全否定了我的这一推测,而且她肯定地说以前也没有见过。我有些疑惑,接着问:“那你的家人或熟人有谁遇到过车祸吗?”
“别说车祸了,小时候别人家送葬妈妈都不让我去看。……亲属?没有,亲属也没人遇过车祸,熟人也没有……”看她说得那样肯定,我有些茫然。
当我把话题转到睡姿时,琳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睡觉的姿势肯定特别难看。上大学以前我在家里自己睡一张大床,妈妈总说我爱蹬被子,睡觉四仰八叉的。……现在?不敢了,床那么窄,又是上铺。”
“你睡上铺怕不怕?你惧高吗?我想到如果琳有恐高症的话,睡在上铺一定会紧张不安的。
“我惧高很厉害的。我知道我爸也惧高的。上中学时每次打扫卫生我都不敢去擦玻璃,那要站到窗台上去的,低头往窗外看时我的腿都软了。入学来报到时,床铺都已被安排好了。一听到我是上铺,我心里就毛毛的,很怕掉下去。……调铺?虽然我没有正式说调铺,但在宿舍里也问过,但谁都没回应,我想是没人愿意,就算了。……怎么不怕呢?每天睡觉时总是把被子裹得紧紧的,能往里边靠就尽量往里边靠。”
琳的回答证实了我的想法。我初步判断她梦魇的外因是由于睡觉时被子裹得太紧,内因是由于过分担心会从上铺跌落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我建议她通过宿管科将铺位调换到下铺,借此消除因恐高造成的紧张焦虑。此外,我给她留了两个作业:①自我监测接下来的一周内是否有噩梦并详细记录噩梦内容,并请同宿舍同学帮助记下其惊叫或梦呓内容(我想从她噩梦的内容入手,挖出根源);②与父母通一次电话,询问幼年时是否经历过或见过交通事故(我觉得她梦中频频出现的车头肯定与某种创伤经历有关,或许她的父母会在这方面提供一些线索)。我打算下一次咨询将围绕她噩梦的内容展开。
水落石出
第二次咨询是在一周后。琳高兴地说她已调换到下铺。是斜对床下铺的室友主动与她换的。这一周内她没有噩梦报告,室友们听到她说过梦话,但声音不响,听不清内容,没有惊叫。琳告诉我:她与妈妈通了电话,她妈妈在电话中说她在高中时有一次险些被车撞,当天夜里她在梦中的惊叫声很可怕,甚至吵醒了邻居。琳说:“老师,这件事我一点都不记得了,若不是妈妈说起,我都已经忘了,不过,经妈妈一说,我倒还记得起当时的情景。”琳谈起了事情的经过:
刚上高三时的一天下午,琳与一名女同学一起放学回家,她们边走边聊,一路上有说有笑。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走到路中央时,突然看到一辆红色的小轿车从左前方飞速朝她们驶来,女伴惊恐地一下子躲到她的背后,而她却呆住了,只记得车子紧挨着她煞住了,她“吓死了,腿都软了”……她不知车子是怎样开走的,只记得车子开走后,自己的第一反应是:应该记车牌号。
琳不解地问:“老师,这件事刚过去一年多。妈妈还记得。我怎么会忘了呢?”我看着琳迷惑的眼睛,耐心地解答了她的问题。
琳对这次“险遭车祸”经历的遗忘在心理学理论中称为“动机性遗忘”。这种理论认为,有些事件对于人们太可怕、太痛苦或太有损自我,于是人们不想记住它,而将这些记忆推出意识之外。这其实是人的心理防御机制进行的一种自我保护。实际上琳对这次遭遇的记忆并未真正消失,而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它趁琳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表现为琳的可怕梦境。那经常出现在琳的噩梦中的巨大的车头和车轮就是那辆红色小轿车以夸张形式的再现。
导致琳噩梦的根源找到了,我和琳都很高兴。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让琳不再做这种内容的噩梦。这就必须要让她宣泄压抑住的情绪,消除恐惧心理。为此,我运用了催眠技术,将琳“带回”当时的场景,重新体验并表达紧张恐惧的情绪。我们的配合很成功。之后,我又和琳回顾分析了“险遭车祸”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并讨论了应该如何避免。到这里为止,咨询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导致琳梦魇症状的直接诱因和导致她的噩梦内容的根源事件都已经找到了,并相继做了处理。但我觉得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需要挖掘,那就是琳的人格因素。
追根溯源
我让琳在一张A纸上画画她自己,她觉得很好玩,拿起笔飞快地画起来,一边画,嘴里还一边像小孩子一样顽皮地发出“唰唰唰”的声音,三下五除二便完成了任务。然后开始向我介绍她的画:
“这就是我,头发像个马桶盖,是同学这样说的,嘻嘻……不好看,我的臀部肌肉特别发达,她们都叫我‘胖妞’……手?不会画,脚也太难画了,就这样吧,大概差不多。耳朵?没想画,不用了……眼珠有的,太麻烦了……”
琳的画极尽简略,但已足够说明问题。她对自我形象的评价不高,但别人说她什么,她也不大计较;马虎粗心、大大冽冽;行动力差。做事随意、缺乏计划性。
我对琳自画像的分析得到了她的认同:“我特粗心,鞋带开了我都不知道,常被鞋带绊倒。……对,行动力差。我有点眼高手低。其实我很想用功,可是一困了就要睡,有什么好玩的我也会坐不住的……我最讨厌高数课了!……想用功,可就是不用功……对什么都感兴趣,球赛啊、演唱会啊,只要有活动,我就把功课丢下去参加……是的,每次都是临上高数课的前一天睡前翻书,怕老师提问或者测验。”琳突然想起从上铺跌落的第二天就有高数课,当时放在枕边的几本数学书也与她一同掉下去了,她又回想起有清楚记忆的几次噩梦的次日好像也都有高数课。
我意识到,琳的学习一直是被测验和考试推着走的。从来没有自己的计划。大学校园里的各种社团活动让好奇心特强的琳倍感新鲜有趣,她的课余时间大多花在这上面了,很少静心埋头于功课。每周两次的高等数学是她学得最差的一门课,为了应付课堂提问和小测验,她不得不在每次高数课的前一晚点灯夜战、“临阵磨枪”,带着这样的紧张焦虑入眠,难怪她会噩梦连连。
根据琳的个性特点,我向她提出两项建议:①制定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好用于学习与参加活动的时间,不熬夜。学会有规律地生活;②订出学习计划,对自己的薄弱学科高等数学要多花些时间,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此外,我还与琳探讨了如何才能有效地执行计划,得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并针对她的人格弱点,向她介绍了有关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在总共四次的咨询结束时,琳已经连续三个星期没作噩梦,心情也较轻松,只是想到期末的高数考试还有些心里没底,但打算按计划做好复习。
后记
人们都不愿回忆噩梦,因为它使人陷入无助或失控状态,给人留下的是不安和恐惧的情绪。但噩梦也像出现在地表的一条“裂缝”,我们可以通过它探明它所暴露的深层结构。
在本案例的咨询过程中,我把探寻导致梦魇本身的原因和导致噩梦内客的原因作为两个切入点,对各种可能的诱因逐一排查。最后聚焦于来访者的心理焦虑,焦虑源于两方面:恐高和学习压力;找到了导致噩梦内容的原因是高三那次“险遭车祸”的创伤经历,并在找到创伤事件后,及时进行疏泄和引导,以消除来访者被压抑的恐惧情绪,最后在使来访者正确认识其噩梦成因的基础上,帮助她挖掘出导致焦虑的更深层的原因,即生活习惯和人格方面的原因:作息无规律、学习无计划、缺乏行动力和自我约束力,并针对这些弱点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
回顾本案例的整个咨询过程,我感到自己作为一名咨询师,就像一个地质工作者一样,透过“琳入学后噩梦连连”这一“裂缝”,由浅入深、逐步探寻,最后终于探明了导致琳梦魇的深层心理原因,最终帮助琳摆脱了噩梦的困扰。可见,心理咨询过程本身也是咨询师不断深入探索的过程。
(作者:黄杰      责任编辑: 万群)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